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信用报告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人因为逾期还款、欠款等问题导致征信记录出现污点,从而影响了贷款、求职等日常生活,针对这一现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声称能够“修复征信”的服务,他们声称只要支付一定费用,就能让征信“变白”,这种说法真的可信吗?
本报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征信修复”,实际上是通过修改、删除不良信用记录来提高个人信用评分,这些所谓的“修复服务”通常要求客户支付一定的费用,少的几百元,多的几千元不等,这种做法不仅违法,而且风险极高。
修改、删除信用记录是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行为,根据规定,征信机构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删除信用信息,一旦被发现,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这些所谓的“修复服务”往往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一些客户在支付费用后,发现征信记录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因为泄露个人信息而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上海的网友,他透露:“我之前因为逾期还款,征信记录有点问题,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可以花钱修复征信,我就试着联系了一个所谓的专家,结果,他让我支付了2000元,说可以帮我删除不良记录,可是,钱交了之后,征信一点都没变,我还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这种需求,进行诈骗活动,他们打着“修复征信”的旗号,诱导客户支付费用,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监管部门已经出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要求各征信机构加强对征信修复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广州的网友小李表示:“我觉得这种修复征信的做法就是骗人的,信用记录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应该自己承担后果,要是能花钱就能修复,那大家都不用按时还款了。”
征信黑了用钱并不能变白,消费者应该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避免逾期,对于市场上的“修复服务”,要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山东的网友张伟说:“这事儿咱们可得长点心,别让那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信用这东西,得靠自己的行为去维护,花钱解决不了问题。”
四川的网友李华也表示:“大家要提高警惕,别信那些花钱修复征信的鬼话,信用记录可是关系到咱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可得好好珍惜。”
广东的网友王丽说:“我觉得这种修复征信的说法就是扯淡,信用这东西,是自己积累的,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咱们要自觉遵守信用规则,别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