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征信黑了算失信吗”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对个人征信记录产生疑问,担忧一旦征信出现问题,是否会背上“失信”的帽子,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并搜集了网友们的看法。
据专家介绍,征信是指通过合法手段收集、整理、保存、加工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部门等提供信用评估服务的活动,征信记录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记录、公共记录等,一旦个人征信记录出现逾期还款、欠款等不良信息,征信报告上会显示为“黑名单”。
专家表示,征信黑了并不意味着个人失信,失信是指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诚信原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征信黑只是信用状况的一种反映,而并非直接等同于失信,不过,征信黑会对个人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在贷款、信用卡申请等方面受到限制。
在采访中,不少网友对此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网友:“征信黑了确实会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但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失信,毕竟,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疏忽的时候。”
上海网友:“我觉得征信黑了算是一种警示,提醒我们注意信用管理,但如果因此就给人贴上‘失信’的标签,似乎有些过于严格。”
广州网友:“征信黑了确实会对生活造成一定困扰,但我觉得这不能说明一个人就失信,关键是要看个人后续的信用行为。”
成都网友:“征信黑了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评级,但我觉得这不代表就失信,毕竟,信用是长期积累的,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就否定一个人的信用。”
苏州网友:“征信黑了算不算失信,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待商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重视信用管理,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
虽然征信黑了会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失信,网友们普遍认为,关键在于个人后续的信用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信用,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重视信用管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个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