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征信花了也能在银行开户”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市民对这一现象产生了疑问:征信记录不良,银行真的还会为其开户吗?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据记者了解,征信记录不良,即通常所说的“征信花了”,意味着个人信用记录中存在逾期还款、欠款等不良信息,过去,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银行拒绝为该客户提供开户服务,近期有市民反映,即便征信花了,部分银行仍然可以为其开户。
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他们纷纷表示,银行在为客户开户时,确实会对客户的征信记录进行审查,但如果客户征信记录中的不良信息并非严重,且客户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证明,银行仍会考虑为其开户。
某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根据客户的不良信用记录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开户,如果客户的不良记录是因为特殊情况导致的,比如疾病、失业等,我们会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证明,并在核实情况后为其开户。”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我们银行在开户时会审查客户的征信记录,但如果客户的不良记录是偶尔的、轻微的,我们会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其提供开户服务。”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网友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北京网友:“现在银行的服务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以前征信花了就别想开户,现在竟然还能给机会。”
上海网友:“我觉得这个政策挺好的,毕竟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银行应该给客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广州网友:“我觉得还是要严格一点好,毕竟征信记录反映了个人信用状况,银行不能为了拉客户就放宽审查标准。”
成都网友:“银行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能一棍子打死,给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武汉网友:“我觉得这个政策挺好的,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客户满意度,但也要防止有人恶意利用这个政策。”
银行在开户审查中放宽征信记录的要求,既体现了银行服务的人性化,也给了客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与此同时,银行也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有人恶意利用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