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个人信用记录更新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在此次更新中,部分逾期记录并未被纳入征信系统,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过去,个人信用记录是我国金融机构评估贷款风险的的重要依据,一旦个人信用记录中出现逾期还款等不良信息,将会对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次个人信用记录更新中,部分逾期记录并未被计入征信系统,使得一些市民对信用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了质疑。
据了解,此次个人信用记录更新主要针对小额逾期记录,相关部门表示,这一调整旨在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减轻市民的还款压力,部分逾期记录不上征信,意味着市民在申请贷款、信用卡时,不再受到这些逾期记录的影响。
尽管相关部门对此次调整作出了解释,但仍有不少市民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个人信用记录是金融机构判断个人信用的关键依据,如果部分逾期记录不上征信,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评估失真,增加信贷风险。
还有市民担心,这一调整可能会让一些恶意拖欠债务的人有机可乘,他们认为,一旦逾期记录不上征信,这些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拖欠债务,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
对于网友们的看法,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北京网友:这次个人信用记录更新,有利于减轻市民的还款压力,但也要防止恶意拖欠债务现象的发生。
上海网友:我觉得这个政策挺好的,让那些因为一时疏忽导致逾期还款的人不再受到惩罚。
广州网友:部分逾期记录不上征信,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失真,增加信贷风险。
成都网友: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有个度,不能让恶意拖欠债务的人有机可乘。
武汉网友:这次调整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逾期还款没有关系,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
网友们对于此次个人信用记录更新看法不一,但都希望政策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信用环境,降低信贷风险,在未来的日子里,相关部门还需继续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让信用记录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个人信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