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关部门正积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新方向。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一场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研讨会,会议旨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分析当前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为未来信用体系建设指明方向。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以下成果:
1. 信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信用法律法规,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2. 信用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逐步完善,为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运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信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信用体系在金融、商务、旅游、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会议也指出,信用体系建设仍面临以下问题:
1. 信用信息不对称,部分领域信用信息缺失,导致信用评价结果不准确。
2. 信用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信用监管重视不够,监管力度不足。
3. 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当前信用体系建设的速度和范围与社会需求尚不相适应,亟待加大推进力度。
针对这些问题,会议提出了以下信用体系建设新方向:
1. 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信用法律法规,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2.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信息在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共享,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效率。
3. 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监管制度,提高信用监管效能。
4. 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加大信用在金融、商务、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5.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培育诚信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
会议强调,未来信用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网友:“这个信用体系建设真的很有必要,可以提高社会诚信水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上海网友:“我觉得信用体系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广州网友:“信用体系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希望能加大推进力度,让信用体系更加完善。”成都网友:“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信用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