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场上一些商家推出的“不分期不上征信”的营销策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再次发力,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升级,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不分期不上征信”的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声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选择不分期还款,且不会将借款记录上报至征信系统,这种看似优惠的政策,实际上可能隐藏着风险。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对《征信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不分期还款的征信记录问题,新规定指出,不论消费者是否选择分期还款,商家都有义务将借款记录上报至征信系统,这样一来,消费者在享受信贷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新规定还要求商家在宣传时,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不分期还款的征信记录问题,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对于违反规定的商家,将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是详细报道:
在此次修订中,相关部门对《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进行了修改,新增了以下内容:“金融机构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时,应当将借款人的还款情况报告征信机构,包括分期还款和不分期还款,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还款的,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征信机构。”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修订有利于规范消费金融市场秩序,防止不良商家利用“不分期不上征信”的旗号误导消费者,也能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提高信用意识。
广州网友小李表示:“这个政策好,让我们这些消费者在享受分期付款的同时,也能了解自己的信用情况,避免以后因为信用问题遇到麻烦。”
成都网友小张说:“我觉得这个政策很实用,以前总觉得不分期还款就不影响征信,现在知道了,以后在购物时会更加注意。”
此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升级,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北京网友老王说:“这事儿办得漂亮,咱们消费者终于有盼头了,以后买东西心里更有底了。”
上海网友小陈说:“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到位了,咱们购物也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