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色产业链愈发猖獗,各种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广大网民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本报记者梳理了12月份的一些网黑口子,并邀请专家支招,为大家防范网络风险提供有效建议。
一、12月网黑口子盘点
1. 网络购物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以退款、理赔等为由,诱导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实施诈骗。
2. 网络兼职诈骗:一些虚假兼职平台打着“高薪兼职”的旗号,诱导求职者缴纳押金、会员费等,随后消失无踪。
3. 网络投资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投资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投资者投资,然后卷款跑路。
4. 网络贷款诈骗:一些非法贷款平台以低息贷款为诱饵,要求借款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然后盗取资金。
5. 网络博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搭建虚假博网站,诱导网民参与博,以此敛财。
二、专家支招防范网络风险
1. 提高防范意识:遇到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尤其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
3. 选择正规平台:购物、投资、贷款等,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和渠道,避免陷入陷阱。
4. 保持谨慎态度:对于高薪兼职、高额回报等诱惑,要保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
5.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网络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以便警方及时采取措施。
三、网友看法
北京网友:“现在网络诈骗太多了,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上海网友:“我觉得应该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让这些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广州网友:“防范网络风险,既要靠个人,也要靠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成都网友:“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让骗子有机可乘。”
长沙网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诈骗的套路,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