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项关于信用管理的新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新规定中明确了银行多久不看征信报告算作逾期,以及如何处理逾期记录,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信用管理专家,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新规定。
根据新规定,银行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若征信报告显示借款人近6个月内的信用记录无更新,则视为逾期,专家表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实时监控,防止逾期风险的累积。
新规定还明确,借款人逾期记录将在征信报告中保留5年,逾期记录包括逾期金额、逾期天数、逾期次数等信息,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借款人一旦发生逾期,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受到影响。
新规定还要求银行在处理逾期记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逾期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2. 银行应定期更新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确保征信报告的时效性;
3. 银行在审批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应充分考虑借款人的逾期记录,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额度等。
针对这一新规定,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网友:“这个规定好,让那些借钱不还的人无处遁形。”
上海网友:“逾期记录保留5年,看来以后要更加注意信用了。”
广州网友:“银行终于开始严格管理信用了,对我们这些守规矩的人来说是好事。”
成都网友:“这个规定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个提醒,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
重庆网友:“银行加强信用管理,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新规定的出台旨在加强信用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借款人应时刻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以便在未来的金融活动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