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征信黑名单影响市民乘坐地铁”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市民对于征信记录不良是否会影响出行产生了疑问,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
据相关部门介绍,征信系统主要记录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包括信用卡还款、贷款逾期、欠缴水电费等不良信息,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并未与公共交通出行挂钩,征信黑名单并不会直接影响市民乘坐地铁。
一些市民担心,随着信用体系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未来征信不良记录可能会对出行造成限制,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征信记录不影响乘坐地铁,但在一些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出现了信用体系与公共交通出行相结合的尝试。
以杭州市为例,该市推出了“信用交通”项目,市民可以通过支付宝等平台查询自己的信用积分,信用积分较高的市民可以享受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优惠票价,虽然目前这一项目尚未普及全国,但可以看出,信用体系与公共交通出行相结合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
对于市民的担忧,业内人士表示,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为了鼓励诚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在公共交通领域,信用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而非限制市民的出行,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相信相关部门会在保障市民出行权益的同时,合理运用信用体系。
以下是网友们对此事件的看法:
北京网友:我觉得征信黑名单不应该影响市民乘坐地铁,出行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因为信用问题就限制出行。
上海网友:现在信用体系越来越重要,我觉得未来征信记录可能会和出行挂钩,但希望相关部门能制定合理的政策,保障市民的出行权益。
广州网友:我觉得信用体系的应用应该更加细化,不能一刀切,对于一些轻微的信用问题,不应该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
成都网友:我支持信用体系与公共交通出行相结合,这样可以鼓励大家诚信出行,但也要注意保护市民的出行权益,不能让信用体系成为限制出行的工具。
武汉网友:我觉得征信黑名单不应该成为出行的障碍,但也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信用记录,以免影响日常生活。
征信黑名单目前并不会影响市民乘坐地铁,但随着信用体系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行,市民应关注自己的信用记录,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以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