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征信花了自动修复”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询问,征信记录是否真的能够自动修复,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征信记录是记录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过去,一旦个人征信记录出现污点,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除,近期有传言称,征信记录可以自动修复,这是真的吗?
专家解读
为了解答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征信记录自动修复的说法并不准确,征信记录的修复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对于轻微的逾期记录,如信用卡逾期还款、贷款逾期还款等,如果借款人在短期内及时还款,征信记录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更新,但这个过程并非“自动修复”,而是征信系统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行为进行的正常更新。
对于较为严重的逾期记录,如长期逾期、恶意拖欠等,征信记录的修复则需要借款人采取积极措施,偿还逾期款项、与金融机构协商制定还款计划等,在这种情况下,征信记录的修复并非自动完成,而是需要借款人主动作为。
网友看法
对于这一事件,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网友:“征信记录自动修复这个说法太不靠谱了,还是得自己注意信用,别逾期。”
上海网友:“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普及一下,让大家知道征信记录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加重视信用。”
广州网友:“征信记录自动修复?别做梦了,还是好好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吧。”
成都网友:“征信修复得自己努力,别想着天上掉馅饼。”
重庆网友:“这个政策一出,肯定有人想着钻空子,但信用这东西,还是得自己珍惜。”
征信记录的修复并非自动完成,借款人还需谨慎对待信用问题,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征信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征信的重要性。